帝国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帝国小说 > 汉世祖 > 世宗篇26 北廷国相

世宗篇26 北廷国相

世宗篇26 北廷国相 (第2/2页)

很难想象,这是前前后后差不多三十年时间的成果,开拓之艰,可想而知。同时,由于陆上交通不便,以及北廷国吸引力的问题,在这方面北廷国投入的代价也是巨大的,刘文共几乎是空竭其力,以徕人口。
  
  张寒落魄之时,担任北廷典客的朱焘正好衣锦还乡祭祖,无意中听闻了张寒的事迹,当时就动了心思,在从侧面了解其背景经历之后,备好礼物,亲自登门拜访。
  
  一番交流下来,虽然同样察觉了张寒的傲气,但更为其才情见识所吸引,在几番交流之后,终于向其发出邀请。而张寒对朱焘的意图,则早就窥破了,但哪怕是帝国体制的弃儿,张寒依旧傲气地很,并没有一口应允,只是答应去西域看看。
  
  就在端拱二年秋,张寒与其好友胡冬(同为落魄学子)一道,踏上了前往北廷国的旅途,一路,见识着河西走廊、西北风光,也观察着朱焘这个北廷王座下的典客,更见证了一场辛苦而缓慢的数百移民的迁徙之旅。
  
  别的不提,至少从朱焘身上,能够感受到一股北廷君臣发展国家的志气。当年冬季,至北廷,进长明城,张寒与胡冬二人好生参观了一番这座西域荒蛮之土上拔地而起的「汉城」,即便隆冬腊月,即便天寒地冻,即便不那么热闹,张寒也从内心产生了一种感动。
  
  比起在华州以及关内道见识经历的那一切,数千里之外的异域发生着的一切,这里的汉人展现的精神,那股闪耀着的独属于汉文明的光辉,是那样的动人。
  
  后在朱焘引荐下,张寒与胡冬得到了刘文共的亲自接见,一番考察下来,刘文共大喜,他发现二人都是才士,尤其是张寒,刘文共多年以来接见过的汉地人才不少,其中不乏师出名门、望族之后,但没有一个像张寒给他的感觉特殊,其人才思、急智、见识、学问,让刘文共数遍北廷上下,一时间也找不出能够比拟的。
  
  没有任何犹豫,刘文共请求张寒与胡冬能够进入北廷政府为官,辅助他,共同成就一番事业,并表示必将委以重任。然而,对刘文共的盛情邀请,张寒仍旧没有在第一时间接受,胡冬倒是有些动心,不过见好友迟疑,他也就没有表态。
  
  事实上,对于自己的未来,张寒是有过一番考量,就是出仕西域三国,只不过,他的第一目标,乃是安西国。这也是许多往西域闯荡的汉地人才的第一选择,毕竟安西地方更好、国力更强、待遇也更好。
  
  北廷国苦心孤诣,耗尽钱粮,招揽的人口,还不如安西正常的人口政策,这就是两国的差距所在。面对刘文共,张寒也直白地表明了一点:北廷的庙太小,人口既寡,水土条件也一般,发展潜力有限,即便穷尽一生,也难有什么成就。
  
  对张寒的评价,刘文共很觉受伤,但又不得不承认所言有理,最后,甚至说不出什么挽留之言了。对张寒,刘文共没有强求,只是继续展现着他的诚意,在张寒逗留长明城的那个冬季,屡次召他进王宫赴宴、问对,而每一次交流完,都是长长一声叹息,因为张寒去意甚坚。
  
  到端拱三年春,张寒向刘文共辞行,他表示,要继续西行,也不掩饰目的地,说要去安西试试。刘文共虽然失望,仍没强求,并且还亲自送行,赠予马匹、衣物、路费、官凭文书等。
  
  临别之际,刘文共向张寒表示,一栋房子能建多高,需看地基有多夯实,北廷发展固然有限,但他若还能活二十年,就为北廷再夯二十年之基础......
  
  刘文共一番话,动情之余,也算回答了张寒当初拒绝他的理由,但是,张寒仍旧不为所动。不过,却建议好友胡冬留下,让刘
  
  文共不至于一无所得。
  
  张寒之去,刘文共很失望,甚至为此卧病了几天。而这个时候,反倒是新投效的胡冬,告诉他,张寒必定归来......
  
  刘文共问为何,胡冬表示,他很了解这个好友,人虽孤傲,志趣远大,但并非不同情理之人,其人虽去,但心已经留下了。
  
  对胡冬的劝说,刘文共只当是一种安慰,但在接下来的一年,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,甚至专门遣人在伊丽河畔等待。
  
  这一等,就又是一年多,在建隆元年初夏,西游的张寒果如胡冬所言那般,返回了长明城,风尘仆仆、衣衫褴褛,但精神头十分不错。
  
  刘文共自是大喜,见到张寒,抓住他的手,久久不语,甚至忍不住落了泪。对此,张寒表示到,他去年就打算留下的,但鉴于对西域的了解太少,他前往安西,也并非去投效,毕竟,那里又有谁认识他?
  
  张寒的目的,是对中亚的局势与情况进行了一番调研了解,而经过一年多的走访察看,他自觉能够出仕北廷,为刘文共出谋划策了。
  
  从建隆元年开始,张寒正式加入北廷国,起初被拜为典史,为北廷国的制度、法条等各方面,进行了一番全面的改革梳理,在「以汉为纲」的基础上,进行了一些入乡随俗的改变,以便更好地统合当地的部族与原住民。
  
  同时,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,帮助刘文共完善国家发展制度。在制度方面,如果仅说条文,帝国中央有的是借鉴之处,但是否适合北廷这个藩属,如何执行落实,又能否起到预想的作用,这就没那么容易了,这方面的不足,也正是张寒到来之后,才真正开始完善。
  
  到建隆二年秋,在肯定了张寒的「实操」能力之后,刘文共不顾议论,直接任命其为北廷国相,由其秉政,治理国家,筹划发展策略。
  
  刘文共治北廷,军事上的问题,张寒谨慎地没有插手多嘴,但其他方面就不客气,而最让张寒肯定的,就是延揽人才、人口这一项政策了。
  
  张寒在「崇仪—典客」制的基础上,又进行了一项改革,「徂徕堂」就是在他的建议下组建的,这事实是北廷的一个针对安西、康居以及大汉的间谍机构,除了刺探各方面的情报之外,就是为北廷国延揽各类人才。
  
  同时,在汉地人口的充实方面,张寒也提出了新思路,从地域、目标、渠道、手段等方面,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办法,包括一些「特殊手段」。比如,张寒从一些汉商嘴里听说过的,人口贸易.
  
  当年,鉴于ysl方向的作战压力,刘文共选择从海东撤军,将北廷的发展重心放到国内,变扩张方向为北方。对此,张寒同样表示支持,但支持之余,也表示,北方苦寒,且开拓不易,但如欲长远,北廷的未来还在安西、康居之地......
  
  没错,张寒为北廷国筹谋的发展大略的最终形态,是向安西、康居二兄弟之国动手,甚至于向东。当然,这需要等待,需要一个最恰当的时机,甚至只能期待后代子孙。
  
  毕竟,当下的北廷国还很弱,周边除了北方,没有一个能扳手腕。但是,处在「兄弟们」的保护之中,也可安安稳稳地发展积蓄实力,中央帝国迟早会衰落,安西、康居二国面临着ysl的压力,未来时局变化如何,虽未可知,但可期待。
  
  而从张寒提出这等「同室操戈」的战略就可看出,他究竟是怎样一种人了,甚至于,让刘文共都感到在使用一柄双刃剑。
  
  但是,眼瞧着在张寒秉政之后,渐显兴旺之象的北廷国,他又只能按下心头的那点惊悸。此番宗藩大会,张寒也得以随刘文共进京,途径华州时,大摇大摆地还乡省亲,当年杖责他的知县还在,被张寒狠狠地奚落一顿,至于曾经得罪过的乡绅,更是备好礼物,诚惶诚恐地前来
  
  告罪、求饶。
  
  至于大会达成的新约,在张寒看来,正可给北廷国的人口战略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便利......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黄昏分界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 傅廷修孟宁 李辰安钟离若水 陆长生叶秋白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末日乐园 被退婚后,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李辰安钟离若水 柯南里的捡尸人